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RSS地图
当前位置:主页 > 社会万象 >

“小凤雅”家属诉陈岚案:网络话语权应轻拿轻放

时间:2021-03-30 02:03 作者: 点击:

图为当日庭审现场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法院 供图,备受关注的,河南儿童王凤雅父母因无法承担高昂的眼部癌症治疗费,而借助网络募捐平台向社会求助,父母并未将善款用于救治孩子,家人为
图为当日庭审现场。(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法院 供图)

  澎湃特约评论员 谢军

  8月14日,备受关注的“小凤雅”家属诉陈岚名誉纠纷案,在上海市闵行区法院开庭审理。案件缘起于微博大“V”、作家陈岚举报“小凤雅”母亲杨美芹涉嫌虐待、诈捐,“小凤雅”家属由此卷入舆论风暴中。

  2017年,河南儿童王凤雅父母因无法承担高昂的眼部癌症治疗费,而借助网络募捐平台向社会求助,得到了网友的慷慨相助。2018年3月,有人爆料“小凤雅”父母并未将善款用于救治孩子。随后,陈岚就此向警方举报。即便警方事后调查认定,“小凤雅”家属并不构成虐待、诈捐,但不绝于耳的诈捐、虐待、弃疗及重男轻女的质疑,周围邻居的冷漠与白眼,给“小凤雅”一家带来不能承受之重,杨美芹甚至患上抑郁症。

  对于这起舆情风暴的始作俑者陈岚,“小凤雅”家人为何坚持不接受道歉、讨个说法也就不难理解。也许陈岚为坚守“千千万万患病儿童的医疗权和生存权”理想而举报“小凤雅”家属没错, “小凤雅”家人为清白与尊严起诉陈岚也理所当然。至于案件诉讼结果如何,法律自会基于逻辑自洽给出答案,但由此引发的网络舆论及其对他人造成的不良影响和伤害,更要予以警惕与反思。

  回溯“小凤雅”事件这起引发强烈的关注的个案,我们必须清醒意识到:信仰法律、敬畏正义、尊重他人是法治社会每位公民的应有职责,任何违法行使话语权的行为都将面临法律的批判和惩治,哪怕这种行为是为了守护所谓的社会正义。

  也许有人认为,公民个人在网络空间使用话语权既能调动公众最大限度参与案件审判的进程之中,也能使其在“手刃坏人”的舆情裁判中享受快意恩仇。这是司法裁判所无法媲美的。

  但这种以暴制暴的自我执法,或者数人对于少数个体的言论围剿、肆意否定乃至人格歧视等破坏行为,也往往夹杂着侵犯他人隐私、个人信息安全等民事权益,与法治社会所倡导的程序公正理念相违悖,势必造成社会秩序混乱不堪、人人自危的局面,继而引发社会恐慌,影响社会的和谐安定。

  纵观近年来的案件,“躺枪”者有公众人物,也不乏普通民众。如果任由网络话语权被随意使用,即便其初衷是替天行道,结果却是让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下一个受害者。

  法治是社会治理的基本规则,尤其是在全面依法治国新时代,任何人不管在线上还是线下都应遵守法律秩序。任何人都必须在法律和道德的框架内对网络话语权轻拿轻放,用谨言慎行守护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和人间正道。

火币网
郴州资讯 | 资兴资讯 | 区县资讯 | 湖南资讯 | 国内资讯 | 免责声明

Copyright by 2015-2018郴州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
青ICP备110039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