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RSS地图
当前位置:主页 > 湖南资讯 >

瓦窑村来了个博士副支书

时间:2020-09-28 09:23 作者: 点击:

邵校在村里主要负责党的建设和发展集体经济工作,将在广东省务工的40名流动党员集中在湖南省人民政府驻广州办事处,为流动党员补课主题教育,老莫介绍,村里本来打算和公司合作开发
瓦窑村来了个博士副支书

湖南日报·记者 罗毅 黄柳英 通讯员 陈洁

9月24日傍晚,江华瑶族自治县码市镇瓦窑村村部,村党支部副书记邵校和几个人七手八脚地卸货。这是几套二八式玻璃钢化粪桶,是用于农户旱厕改造的。

今年32岁的邵校是湖北十堰人,中山大学管理学博士,湖南省委组织部定向选调生。

提升党员的精气神

邵校在村里主要负责党的建设和发展集体经济工作。短短的一年时间里,他走访了全村316户,敏锐地察觉到了党建工作仍是短板,村集体经济缺乏活力。

在他的提议下,村党支部建立起支部书记和党员定期谈话制度,使各位党员精气神得到提升,在空心房拆除、厕所革命、防疫抗疫等任务中冲锋在前。

去年11月,他向镇党委书记蒋剑平建议,将在广东省务工的40名流动党员集中在湖南省人民政府驻广州办事处,为流动党员补课主题教育。码市镇党委因此成为全省首个为流动党员举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乡镇党委。

管理学博士的“眼光”

邵校兴致勃勃地领着记者来到瓦窑村大燕山上“看稀奇”。大燕是冯河的源头,两山夹峙,山上树木葱茏,山脚流水潺潺,中间一溜旱土,总共有几百亩。这里种植了200亩油茶,邵校所谓的“稀奇”,是连片种植的100多亩旱稻。

49岁的莫月顺两口子,住在一个简易窝棚里,帮永州市紫源农林开发公司照料着这些作物。老莫介绍,旱稻喜低温,生长周期需要150天,11月中旬才能收割。亩产只有百来公斤,大米卖到60元一公斤。

村里本来打算和公司合作开发的,但邵校的管理学知识提醒了大家。邵校认为,村民没有经营经验,倒不如放手让老板自主经营,村里与老板签署购销协议,产的大米按市场价全部包销。公司老板和“包工头”老莫的积极性都高了,村集体也避免了风险。

就在8月29日,邵校请来中山大学管理学院陈志祥教授和几位广东企业老板来江华考察,特意参观了大燕山上这片旱稻。有老板当场表示,旱稻纯天然生长,不喷洒农药,不施化肥,属有机健康食品,他愿意充当“代销员”。

晒得黝黑、汗流浃背的莫月顺一边用衣襟擦着汗,一边笑呵呵地说:“累是累点,但愿到时收得1万多公斤稻谷,我就能分到4000多公斤。光这一笔收入就有10多万元了。”

常听到最亲切的乡音

余永财是江西赣州人,1992年来瓦窑村弹棉花,结果谈了个本地漂亮妹子,就在瓦窑村三组(新寨)落了户。老余2018年起流转下老鼠冲村民30多亩地、10多亩水塘,除了水稻,还种了彩椒、青瓜、黄瓜、生姜、甘蔗。水塘里的鱼全部喂山上割下的青草,有5000多公斤,邵校时常帮忙张罗着。

村里还有个能人叫王成先,三代木匠,开了个广源家具喷漆厂,日常都有一二十人在厂里打工。受疫情影响,库房里积压了几十万元的成品,邵校很揪心,向镇上和县城的机关、门店推销。

王成先前年在上老鼠冲流转100多亩土地,种植沃柑、脐橙、砂糖橘,也请了10多个人做事。今年砂糖橘已经挂果,明年可望盛产。邵校又多了一项销售任务。

2017年,瓦窑村通过拆除“空心房”、土地增减挂钩,村集体收入770多万元。去年11月,县人社局扶贫工作队队长唐宇等和邵校一商量,不能吃光分光,要以钱生钱。于是投资120万元,建起一个光伏发电站,晴天每天发电1000多千瓦时,村集体收入一年就是10多万元。

村里正准备在冯河源河滩围滩建塘,包给能人养鱼,村集体一年又可增收几万元。

富起来的瓦窑村喜事连连,沿河大道已修好,124万元修建的连通村部和七组茅栗寨的大桥已竣工,今年村里7个孩子考上大学,村里还给每个孩子都发了“奖学金”。

“邵书记,到我家吃午饭吧。”“邵书记,来我家吃夜饭吧。”这是“单身汉”邵校走在瓦窑村里听到的最亲切的乡音。

郴州资讯 | 资兴资讯 | 区县资讯 | 湖南资讯 | 国内资讯 | 免责声明

Copyright by 2015-2018郴州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
青ICP备11003979号